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文学
定风波.赠树文师兄
  发布时间:2013-03-24 14:55:41 打印 字号: | |

----张卫洲诗歌散文  

十二月十二日夜复读师兄佳作《雪夜警灯》,有感。

西风古道雪中情,瘦马何曾负民膺。

常把疏狂图一醉,酒醒,步摇黄昏数柳行。

衣带渐宽筋骨峥,殚精,夜阑犹听疾苦声。

一袭法袍身相迎,开庭,满堂恩怨一槌清

《雪夜中的那盏警灯》

谷树文

 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,有一盏闪闪的警灯,常令我激动不已,促我时时奋进……

  记得那是1987年,刚从省司法学校毕业到县法院的我在院机关待了两个来月后,被分配到离县城最远的山区法庭。带着满腹的委屈,怀着愤愤的不平,我打好行李冒着初冬的小雪去法庭报到了。

  山是雪白的,山沟里的村庄则是灰蒙蒙的。村庄里不时传来几声狗叫,道路上有为觅食偶尔窜过的野兔,其他的再也显不出有何生机。身处此境,心如止水,只感到来临了一个冰凉的世界。

  法庭是袖珍式的,一个50多岁的老庭长,一个乡里选举的陪审员,还有就是担任书记员的我。两间办公兼宿舍用房和一间厨房,三套桌椅,两张木床,外加两辆旧自行车,这便是法庭的全部家当了。好在庭长对我这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还感兴趣,热情、周到的接待透着山里人的实在,使我的心感到一丝暖意。庭长带我走乡转村,见村乡干部。每到一处都把我说成是学法律的大学生,其实我不过是个中专生而已。当看到村里的人都以羡慕的眼光看我,话语中带着对知识人的尊敬,我的心暖和了起来。

  冬日是漫长的,小雪时下时停。到法庭不久,协助庭长处理了几起案件,庭长从城里回来就兴高采烈地对我说:院长看了你写的判决书很高兴,不住的说行,让我好好干。听后我并未感到什么,院长的话不过是抚慰一下我冰凉的心罢了。

  但过了几天,我感到我错了。

  一天傍晚,我们在法庭正吃晚饭,突然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,我们院长坐着全院唯一的一辆上红下黄、车顶有一盏警灯的旧指挥车来到我们法庭。同来的还有办公室的王主任,后面跟着一位农村老大爷。进屋后院长严厉地问:是谁处理的这位老人的事。我定睛一看,老人是我们刚刚处理过的一起赡养案的当事人。我忙上前将老人来法庭起诉,经我做工作而撤诉的事讲了一遍。院长听后,大声地说,这样对待老百姓的事行吗?这一声如惊雷,我坐不住了。办公室王主任拉我出屋。原来,老人回去后没几天又发生纠纷,老人一气之下,让人把他拉到法院,正碰上院长。院长问明情况后坚持要送老人回家,亲自做老人儿子的工作。

  院长喊上我和庭长去送老人,一路无语。在老人家中,院长耐心地说服双方,老人和儿子都承认了各自的错误,表示今后和睦生活。

  天已经黑了。

  在回来的路上,一只汽车大灯突然灭了,另一只也没了远光。我想,何苦呢?路这么难走,又这么远,还亲自来,真是自讨苦吃。心里虽这么想,但没敢说出口。我建议把警灯打开,能提示对面来车注意。院长马上说,好!这样在警灯的闪烁之间,汽车继续前行。有了刚才的开始,我又大胆地讲了一句:这点事,值得你来吗?这一次院长没有马上讲,他只是凝视着前方,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:百姓家中无小事啊!

  想着院长的白发,望着远方山村里的点点灯光,听到院长的这一声“百姓家中无小事”,我的心猛地一热,抬头向前,警灯闪闪的红光,映在初冬的雪夜中,雪变红了,又象燃烧的火苗,我感到热血在身上涌动……

  当年的书记员已经成长为一名庭长,我已记不得多少次为查清案件而奔波,苦思冥想;记不得多少次为了工作废寝忘食,牺牲了家庭生活;记不得多少次顺利地完成重大审判任务,成功地履行了肩负的责任;更记不得多少次受到领导或群众的赞扬,只记得那盏警灯,至今仍在眼前闪烁……

  哦,我永远不忘雪夜中的那盏警灯!

责任编辑:元氏县法院管理员
联系我们

石家庄元氏县人民路47号

电话:80672888

传真:80672789

院长热线:80672788